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2.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7.8万辆,同比增长36.9%;常规燃油车零售84万辆,同比下降26%。这意味着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超过了常规燃油车销量。一增一降之间,汽车市场将迎来结构性变革。
7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36.1%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渗透率超过50%,意味着新能源车已从昔日的边缘角色跃升为主流选择。
其实,在2024年4月上半月和5月第三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首次突破了50%。到了7月份,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使得整个7月份成为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完整月份突破50%的历史时刻。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过50%,也意味着整个汽车市场新能源销售占比超过一半的时代即将到来。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8.4万辆和99.1万辆,当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3.8%。全年前7个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6.4%。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新能源渗透率更是高达77%。
同时,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汽车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4.32%,7月中国汽车出口重启“加速键”。新能源汽车出口成为汽车出口的重要力量,中汽协数据,新能源汽车7月出口10.3万辆,环比增长20.6%;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70.8万辆,同比增长11.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做强做大,必须在国际市场拓展中灵活地采取策略。
从目前的格局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上升,电动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新能源车的崛起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市场需求、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
乘联会认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优势的赋能,互联网企业、智能消费制造企业、国际新能源车企等激活行业竞争和创新能力,中国车企创新性发展插混技术,丰富了世界新能源发展技术线路,这一系列因素推动了月淡季车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0%,助力新能源普及迈上新台阶。
当下,促消费政策已在加码,新能源车市场需求有望继续扩大。在3万亿设备更新补贴中,汽车以旧换新,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刺激报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更新迭代。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近期大幅提升,由此前的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1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贴7000元,分别提高到2万元和1.5万元。
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增长,离不开市场和政策双轮驱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免征购置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等,降低了消费者购车和使用成本,激发了市场需求和潜力。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新能源车性能认可度不断增强,市场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这为新能源车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这种市场与政策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了新能源车市场的繁荣发展。
另一方面,面对海外壁垒,不少中国车企已拉开了寻求全新出海方案的帷幕。在匈牙利,比亚迪、长城汽车等整车厂已制定了建厂计划,比亚迪匈牙利工厂计划在2026年前投产;在西班牙,奇瑞汽车将在今年四季度与当地合作伙伴在位于巴塞罗那的一家前日产工厂进行投产。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或将是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德国波鸿汽车研究所主任、被誉为“汽车教父”的杜登霍夫教授此前表示,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的出口量将继续增加。从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汽车出口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在国外建厂就很有意义。这有助于企业减少由汇率波动或贸易限制和关税带来的风险。他认为,未来10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设立工厂。
销量首超燃油车,不仅是一个数字上的里程碑,更是新能源车时代加速驶来的信号。